留题时思精舍

策马九峰道,行行如白阴。
胜景不暇接,爽气袭衣襟。
悠哉时思庵,写我千古心。
修竹秉高节,流水响清音。
日暮下山去,疏钟烟雾深。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次山间游历的所见所感,语言清新自然,充满画面感。

开头两句写骑马穿行在九峰山道,树木茂密,阳光透过树叶洒下斑驳光影,仿佛行走在流动的阴凉中。这里用"白阴"形容树荫,既形象又新颖,让人感受到山道的幽静清凉。

接着写山中美景应接不暇,清凉的山风扑面而来,吹动衣襟。这两句通过"不暇接"和"袭衣襟"的描写,让读者仿佛身临其境,感受到山间的清爽宜人。

中间四句聚焦时思庵。诗人用"悠哉"形容庵堂的闲适氛围,说这里能寄托自己千古不变的情怀。随后用修竹和流水两个意象:竹子象征高洁品格,流水代表纯净心境,两者共同营造出清幽脱俗的意境。

最后两句写日暮归途。随着暮色降临,诗人下山离去,只听见远处钟声在云雾中回荡。这个结尾余韵悠长,疏钟和烟雾的意象让整首诗在朦胧中收束,给人无限遐想空间。

全诗通过骑马游山的经历,展现了自然美景与人文景观的和谐统一。诗人将外在景物与内心感受巧妙结合,表达了对高洁品格的向往和对闲适生活的喜爱。语言简洁明快,意象清新自然,读来令人心旷神怡。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