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蔡抉辉夜月登侯岭

高寄嶙峋望远空,九天风露散溟濛。遥连碧落星堪指,拟泛秋槎路可通。

乍觉笑谈惊宿鹤,不知明月上枯桐。谁言子晋吹笙处,缥缈仙踪约略同。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与友人蔡抉辉在月夜登高望远的场景,充满了浪漫的想象和超脱尘世的情怀。

前两句写登高所见:站在嶙峋的山石上眺望夜空,九天的风露驱散了朦胧雾气。这里"九天"指极高的天空,"溟濛"形容雾气弥漫的样子,展现出一个开阔澄澈的夜空景象。

三四句展开想象:远处的星空仿佛伸手可触,让人想乘着秋天的木筏("秋槎")通往天河。这里借用古代"乘槎访天河"的典故,表达了向往仙境的心情。

五六句写夜游的趣味:谈笑声惊醒了栖息的鹤,不知不觉月亮已升上梧桐树梢。"枯桐"点明秋季,同时营造出清幽的意境。

最后两句用典:谁说王子晋(传说中乘鹤升仙的周朝王子)吹笙的地方,和我们此刻缥缈如仙的体验不一样呢?将眼前的夜游比作神仙境界,表达出超然物外的愉悦。

全诗通过"宿鹤"、"枯桐"等意象营造出清冷的秋夜氛围,又用"仙槎"、"子晋"等典故增添奇幻色彩,把普通的登高赏月写得仙气飘飘,展现了古人"天人合一"的审美情趣。最妙的是结尾将现实体验与神话传说相提并论,让平凡的夜游有了不平凡的意境。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