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暮杂感十首

拟学坡公馈岁诗,花笺何处寄相思?阳和未老貂先敝,暖气初回鸟竟知。
游子情怀随地远,天家雨露及时施。
小儒莫献升平颂,幸傍龙楼睹上仪。

现代解析

这首诗是明朝诗人王廷相在岁末时写的十首杂感中的一首。诗人通过这首诗表达了自己对于时局和个人心境的一些感悟。下面我们可以逐句分析,以更通俗的语言来理解诗中的意思。

1. 拟学坡公馈岁诗,花笺何处寄相思?
- 这句话的意思是诗人想要模仿苏轼(坡公)的岁末赠诗,但他不知道该在哪里寄送这份思念之情。苏轼是宋代的一位著名诗人,诗人想效仿前辈,却找不到合适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情感。

2. 阳和未老貂先敝,暖气初回鸟竟知。
- 这两句是说春天还没有正式到来,一些动物(如貂)已经变得很虚弱,而刚有了一些温暖的气息,鸟儿就已经感知到了。这反映了自然界中的一些微妙变化,诗人借此表达了一种敏感和对自然变化的感知。

3. 游子情怀随地远,天家雨露及时施。
- 尾联的意思是身在远方的游子心情随着所处的地方而变化,而皇家的恩泽(正如及时的雨水滋润大地一般)是无私且及时的。这既表达了诗人对远方游子的同情,也赞美了皇家的恩泽。

4. 小儒莫献升平颂,幸傍龙楼睹上仪。
- 最后两句的意思是作为小学者,不必去歌颂太平盛世,但有幸能靠近皇城,目睹皇家的风采。诗人谦逊地表示自己并不适合歌颂盛世,但有幸亲眼见证了皇家的威仪。

整首诗通过自然界的微小变化起笔,过渡到对游子心情的关注,最终表达了诗人对皇家恩泽的感受以及谦逊的态度。诗中既有对自然界的细腻观察,也有对社会现实的感悟,整体表现得自然流畅,情感饱满。

曾国藩

曾国藩(1811年11月26日-1872年3月12日),初名子城,字伯函,号涤生,谥文正,汉族,出生于湖南长沙府湘乡县杨树坪(现属湖南省娄底市双峰县荷叶镇)。晚清重臣,湘军的创立者和统帅。清朝战略家、政治家,晚清散文“湘乡派”创立人。晚清“中兴四大名臣”之一,官至两江总督、直隶总督、武英殿大学士,封一等毅勇侯,谥曰文正。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