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诸子游隐山六洞
瑶篸攒列外,一丘如敦覆。
外貌不炫奇,百怪在其腹。
佳游挈几辈,微雨涤时燠。
闲随西郊云,并入丹霞谷。
阴森日色敛,古像糸玄肃。
先生矫犹龙,厥德贵潜伏。
岂爱此山名,遂驻东来躅。
石琴閟余响,玉子冷残局。
水流花自开,飞出白蝙蝠。
年来慕仙隐,弥复恋幽筑。
我祖葺亭宇,童时游钓熟。
题诗遍苍崖,而此遗不录。
山灵得毋笑,厌鸡爱野鹜。
溪月自古今,吾宗句可续。
外貌不炫奇,百怪在其腹。
佳游挈几辈,微雨涤时燠。
闲随西郊云,并入丹霞谷。
阴森日色敛,古像糸玄肃。
先生矫犹龙,厥德贵潜伏。
岂爱此山名,遂驻东来躅。
石琴閟余响,玉子冷残局。
水流花自开,飞出白蝙蝠。
年来慕仙隐,弥复恋幽筑。
我祖葺亭宇,童时游钓熟。
题诗遍苍崖,而此遗不录。
山灵得毋笑,厌鸡爱野鹜。
溪月自古今,吾宗句可续。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与朋友同游隐山六洞的所见所感,充满了对自然和隐逸生活的向往。
开头写隐山外貌平凡但内藏奇景,就像个低调的土包,里面却别有洞天。诗人与好友在微雨中游玩,清凉的雨洗去了暑热。他们像西郊的云一样悠闲,走进丹霞色的山谷。
山中光线幽暗,古老的佛像庄严肃穆。诗人联想到道家"犹龙"的典故,赞叹隐士品德如潜伏的龙一样高贵。山洞里有石琴的余音和未下完的棋局,流水潺潺,野花自开,白蝙蝠飞来飞去,这些细节让山洞充满仙气。
后半段诗人表达了对隐居生活的向往,提到自己祖辈曾在这里修建亭子,他童年也常来游玩。虽然前人题诗遍布山崖,但这一处景点却被遗漏了,诗人幽默地说山神可能嫌弃普通诗句,更喜欢野鸭这样自然的景象。
最后以溪水和明月自古不变的意境作结,表示要延续祖辈的诗句。全诗通过游山玩水的经历,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超脱尘世生活的追求,语言清新自然,意境幽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