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龙山歌
龙山耸翠磨青铜,芙蓉九朵擎高穹。
连峰横互数十里,三春胜地多游踪。
我生性本烟霞癖,日日寻山与自适。
不知石路险崎岖,有脚不著谢公屐。
直登山春披榛芜,悬崖过险非丈夫。
翠微一径入云去,半空人语声喧呼。
石门两扇神惊讶,巨斧直劈开一罅。
共传此中通蓬莱,服药神人多羽化。
却寻邵宝点易台,蓬蒿没径晴烟开。
荒基废址已难识,斑斑碧长寒莓苔。
瀑珠喷迸散晴雪,银河倒泻苍垠裂。
赤虹下饮深涧中,奔流乱喷猩猩血。
遥山缥缈虚无间,丹青紫碧疑仙寰。
丰隆击碎五色石,堕地横插成烟峦。
凭高俯首望震泽,潮平宝镜浮空白。
远帆隐隐破云来,疑是海上乘槎客。
日沈飞鸟投林鸣,归途荦确暝色横。
玉妃唤得冰轮起,照我清影行伶俜。
此时乐极兴偏逸,却思买山筑幽室。
留得山中一片云,待我他年娶嫁毕。
芙蓉湖畔泛舟归,秋潾纹细秋风微。
听断橹摇声叹乃,梦魂更绕白云飞。
连峰横互数十里,三春胜地多游踪。
我生性本烟霞癖,日日寻山与自适。
不知石路险崎岖,有脚不著谢公屐。
直登山春披榛芜,悬崖过险非丈夫。
翠微一径入云去,半空人语声喧呼。
石门两扇神惊讶,巨斧直劈开一罅。
共传此中通蓬莱,服药神人多羽化。
却寻邵宝点易台,蓬蒿没径晴烟开。
荒基废址已难识,斑斑碧长寒莓苔。
瀑珠喷迸散晴雪,银河倒泻苍垠裂。
赤虹下饮深涧中,奔流乱喷猩猩血。
遥山缥缈虚无间,丹青紫碧疑仙寰。
丰隆击碎五色石,堕地横插成烟峦。
凭高俯首望震泽,潮平宝镜浮空白。
远帆隐隐破云来,疑是海上乘槎客。
日沈飞鸟投林鸣,归途荦确暝色横。
玉妃唤得冰轮起,照我清影行伶俜。
此时乐极兴偏逸,却思买山筑幽室。
留得山中一片云,待我他年娶嫁毕。
芙蓉湖畔泛舟归,秋潾纹细秋风微。
听断橹摇声叹乃,梦魂更绕白云飞。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登龙山的所见所感,充满奇幻色彩和自由洒脱的情怀。全诗可以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开头到"半空人语声喧呼")写登山过程。诗人用"磨青铜"形容山色青翠,用"擎高穹"表现山势高耸,展现出龙山的壮美。他自称有"烟霞癖",天天与山为伴,连崎岖山路都不放在眼里,体现了他豪放不羁的性格。
第二部分("石门两扇神惊讶"到"堕地横插成烟峦")是登山后的奇幻景象。诗人看到像被神斧劈开的石门,联想到蓬莱仙境;寻访古人点易台遗址时,又看到瀑布如银河倾泻、彩虹饮涧的壮观景象。他把远山比作神仙世界,把山峦想象成女娲补天时掉落的五色石,充满浪漫想象。
第三部分("凭高俯首望震泽"到结尾)写下山归途。诗人从高处远眺湖面如镜,看到云中帆影,直到日落归途。最后突发奇想,说要等办完人生大事后,来这里隐居,与白云为伴。这个结尾既现实又超脱,把登山之乐升华为人生态度。
全诗最大特点是:
1. 比喻新奇:把山比作青铜器、彩虹比作饮水的龙
2. 虚实结合:现实景物与神话传说交织
3. 情感真挚:从登山兴奋到萌生归隐念头,情感自然流淌
4. 画面感强:几乎每句都能形成一幅山水画
诗人通过这次登山,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自由生活的向往,展现出古代文人"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理想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