闰七夕

闰月新秋重七日,金风玉露夜如何。
似怜天上佳期少,特遣仙姬再渡河。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浪漫的七夕场景,主题是"闰七夕"——也就是农历闰七月里出现的第二个七夕节。诗人用简单优美的语言,把天上人间的爱情故事写得生动感人。

前两句"闰月新秋重七日,金风玉露夜如何"说的是:在闰七月的初秋时节,又迎来了第二个七夕。秋风送爽、露水晶莹的夜晚多么美好啊!"金风玉露"这个意象既写出了秋天的清爽,又暗喻牛郎织女相会的珍贵时刻。

后两句"似怜天上佳期少,特遣仙姬再渡河"最有意思:好像是老天爷也觉得牛郎织女一年见一次太少了,所以特意安排闰七月,让织女仙子能多渡一次银河来相会。这里把自然现象(闰月)想象成上天的恩赐,赋予了浪漫的人情味。

整首诗妙在把天文历法现象拟人化,用"怜惜"、"特意安排"这样的人性化表达,让冷冰冰的闰月变得温暖动人。既写出了七夕的浪漫传说,又表达了人们对美好爱情的向往。语言清新自然,想象新颖独特,读来让人会心一笑。

杨慎

杨慎(1488~1559)明代文学家,明代三大才子之首。字用修,号升庵,后因流放滇南,故自称博南山人、金马碧鸡老兵。杨廷和之子,汉族,四川新都(今成都市新都区)人,祖籍庐陵。正德六年状元,官翰林院修撰,豫修武宗实录。武宗微行出居庸关,上疏抗谏。世宗继位,任经筵讲官。嘉靖三年,因“大礼议”受廷杖,谪戍终老于云南永昌卫。终明一世记诵之博,著述之富,慎可推为第一。其诗虽不专主盛唐,仍有拟右倾向。贬谪以后,特多感愤。又能文、词及散曲,论古考证之作范围颇广。著作达百余种。后人辑为《升庵集》。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