酬佘明府宗汉过金陵见赠

帆落江干听暝钟,七闽词客忽过从。
一冠书就犹为鹖,双剑函来尽是龙。
租舫故应逢谢尚,草堂吾已愧周颙。
不知傲吏游何处,期尔茅家第几峰。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与友人佘明府在金陵(今南京)相遇的场景,充满文人雅士的闲适情调和隐逸志趣。

首联写傍晚江边停船时听到钟声,突然迎来福建来的文人朋友(七闽指福建)。这里用"暝钟"营造出黄昏宁静的氛围,"忽过从"表现友人突然造访的惊喜。

颔联用两个典故:汉代贾谊写《鵩鸟赋》时仍戴着鹖冠(象征清贫),干将莫邪铸的宝剑藏于匣中却难掩锋芒。诗人借此自比,暗示自己虽身处江湖却保有文人气节。

颈联用东晋谢尚和周颙的典故:谢尚曾租船听人吟诗,周颙隐居钟山。诗人说友人像谢尚一样风雅,而自己虽居草堂却不如周颙清高,表达自谦之意。

尾联以道家典故作结:不知那位傲吏(指佘明府)云游到哪座仙山了,期待在茅山第几峰再相遇。用"茅家峰"道教的意象,表达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全诗通过江边偶遇、文人典故和仙山想象,展现了古代知识分子淡泊名利、寄情山水的情怀。语言清新自然,用典贴切,在闲适的笔调中透露出对高洁品格的追求。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