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豫恬孝子庐墓诗

永言漆室筑哀居,子舍凄凉满架书。
斑綵久悬情最苦,白杨亲种泪难除。
秋云咫尺朝昏泣,丁鹤还归华表嘘。
不匮由来悉景仰,求忠必尔蒲轮舆。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孝子在父母墓旁结庐守丧的感人场景,通过日常细节传递深沉的哀思。

开篇"漆室筑哀居"用简陋的黑色小屋,直观展现孝子住在墓旁的凄凉环境。"满架书"这个细节很有意思,既说明孝子是个读书人,又暗示他虽守丧仍不忘学习,体现古人"守孝不离学问"的传统。

中间四句用具体意象表达思念:斑驳的彩绸(可能是祭品)长期悬挂,亲手种的白杨树已长大,秋云低垂仿佛触手可及,连仙鹤归来都在墓前叹息。这些画面共同构成动静结合的思念图景——随风摇曳的白杨、流动的秋云、啼叫的仙鹤,都在诉说永恒的哀伤。

最后两句升华主题:孝子的美德自然赢得人们敬仰,而真正的孝心终会得到朝廷认可("蒲轮"指朝廷征召贤人的车驾)。这里把个人情感与社会价值相连,说明真挚的孝道既能打动人心,也能获得社会认同。

全诗最动人的是那些生活化的思念细节:不是空喊悲痛,而是通过架上的书、悬着的祭品、种下的树这些具体事物,让读者真切感受到绵绵不绝的思念。这种"睹物思人"的表现手法,比直接抒情更有感染力。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