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楼连苑/水龙吟·自题退红衫院本

乱笳吹满江城,欢声还唱双箫凤。息园水绘妆楼月,艳影庵梅冻。

燕子词笺,桃花画扇,一般春梦。尽凄凉写出,白门疏柳,与斜日、残波送。

莫是鸳鸯眷宠。寄红衫、天涯愁种。琼钗未合,金鼙忽变,酒翻灯动。

党社南戕,降书西乞,危军朔拥。更甚人怜,恁多才李媚,苦吟江总。

现代解析

这首词描绘了一个繁华褪去、充满哀愁的乱世景象,像一部时代悲剧的缩影。

上片用对比手法开头:江城本该充满欢笑的箫凤曲调,却被战乱的号角声淹没。后几句用"息园""妆楼"等意象,暗示昔日奢华的宅院如今只剩冷月、残梅。那些记录着才子佳人故事的词笺画扇,如今都像一场春梦般消散。最后以白门(南京别称)的萧瑟秋景收尾,斜阳、枯柳、残波共同构成一幅末世图景。

下片通过个人命运折射时代动荡。先用"鸳鸯眷宠"的反问,带出一件红衫寄托的相思,暗喻美好姻缘被战火拆散。"琼钗未合"三句生动表现了安稳生活突然被战局打破的惊恐。随后直接点出历史事件:南明政权内斗、向西乞降、北方危局,短短12字道尽王朝覆灭的惨状。结尾以江总(南朝文学家)自比,在乱世中只能以苦吟排遣愁绪。

全词妙在将大时代与小人物结合:一面是城池陷落、政权更迭的宏大叙事,一面是鸳鸯离散、才子飘零的个体悲剧。那些"画扇""红衫"的精致意象,最终都破碎在"金鼙""降书"的铁蹄之下。作者通过今昔对比,让读者感受到繁华如泡沫消散的虚无感,以及人在历史洪流中的无力感。

姚燮

姚燮(1805—1864)晚清文学家、画家。字梅伯,号复庄,又号大梅山民、上湖生、某伯、大某山民、复翁、复道人、野桥、东海生等,浙江镇海(今宁波北仑)人。道光举人,以著作教授终身。治学广涉经史、地理、释道、戏曲、小说。工诗画,尤善人物、梅花。著有《今乐考证》、《大梅山馆集》、《疏影楼词》。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