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龟山塔前一首唐律后一首进退格 其二

旧岁新年来往频,孤标数面便多情。独将白发三千丈,上到瑶台十二层。

万里海风吹不动,半轮淮月为谁明。东坡旧迹无寻处,试问龛中锦帽僧。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龟山塔前的所见所感,通过生动的意象和对比手法,展现了对时光流逝和人生际遇的思考。

前四句写诗人频繁往来于龟山塔,与塔"孤标"(高耸独立)多次相见而生出感情。后两句用夸张手法说自己白发三千丈(极言年老),却登上了十二层高的瑶台(指龟山塔),形成强烈对比,暗示虽年老仍怀壮志。

中间两句写景:万里海风都吹不动这座塔,半轮淮月(淮河上的月亮)不知为谁而明。这里用"吹不动"暗喻塔的坚固,也暗示诗人坚定的心志;"为谁明"则带出孤独感。

最后两句提到苏东坡的遗迹已无处可寻,只能询问佛龛中戴锦帽的僧人。这里透露出对历史名人踪迹湮灭的感慨,也暗示人生无常的哲理。

全诗将个人感受与景物描写巧妙结合,用塔的永恒对比人生的短暂,既有豪迈气概,又含深沉感慨,语言通俗却意境深远。

杨万里

杨万里(1127年10月29日-1206年6月15日),字廷秀,号诚斋。吉州吉水(今江西省吉水县黄桥镇湴塘村)人。南宋著名诗人、大臣,与陆游、尤袤、范成大并称为“中兴四大诗人”。因宋光宗曾为其亲书“诚斋”二字,故学者称其为“诚斋先生”。杨万里一生作诗两万多首,传世作品有四千二百首,被誉为一代诗宗。他创造了语言浅近明白、清新自然,富有幽默情趣的“诚斋体”。杨万里的诗歌大多描写自然景物,且以此见长。他也有不少篇章反映民间疾苦、抒发爱国感情的作品。著有《诚斋集》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