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三友轩》借松、竹、梅"岁寒三友"的意象,歌颂了坚贞不屈的品格和真挚的友谊。全诗用拟人化的手法,让自然景物有了人的情感和品格。
前两句描写松树和竹子的形象:苍劲的松树("矫矫苍髯"指松针)挺立在茅屋旁,修长的翠竹("碧玉"喻竹)依偎在梅枝边。这里用"傍把茆"和"倚琼梢"的拟人写法,让植物显得亲密无间。
中间四句写它们共同经历风霜却愈发坚韧("饱经霜后转无恙"),在寒冬来临前就结下深厚情谊("未及岁寒先定交")。竹影随月光移动("影瘦自随窗月上"),松荫浓密时常有云朵栖息("阴浓时有岭云巢"),这些画面既写实又充满诗意。
最后两句升华主题:竹子("此君"代指竹)不仅能与松梅为友("三益"),更以高尚节操等待凤凰来仪("九包"指凤凰的九种特征)。这里暗喻君子不仅要有操守,更要心怀远大理想。
全诗通过松竹梅的形象,赞美了三种可贵品质:松的刚健、竹的虚心、梅的傲骨,更歌颂了患难与共的真挚情谊。诗人用生动的自然景物,传递出对高尚人格的向往,读来既清新自然又发人深省。
释居简
释居简(一一六四~一二四六),字敬叟,号北涧,潼川(今四川三台)人。俗姓龙(《补续高僧传》卷二四作王)。依邑之广福院圆澄得度,参别峰涂毒于径山,谒育王佛照德光,走江西访诸祖遗迹。历住台之般若报恩。后居杭之飞来峰北涧十年。起应霅之铁佛、西余,常之显庆、碧云,苏之慧日,湖之道场,诏迁净慈,晚居天台。理宗淳祐六年卒,年八十三,僧腊六十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