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午

北里共持菖歜酒,南翁未解木绵裘。
臼波青嶂三吴地,怪雨肓风五月秋。
挥泪几时朝凤阙,招魂何处觅龙舟。
海榴一点红如火,时序催人共白头。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词《重午》描绘了五月端午时节的景象,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时光流逝、人生无常的感慨。

首先,诗中提到“北里共持菖歜酒,南翁未解木绵裘”,意思是北方的人们已经拿着菖蒲酒庆祝端午,而南方的老人却还未脱下厚重的棉衣。这里通过南北方的对比,展现了不同地域的气候差异,也暗示了时间的流转。

接着,“臼波青嶂三吴地,怪雨肓风五月秋”描绘了江南地区在五月时的自然景象:湖水波光粼粼,青山环绕,但天气却像秋天一样,风雨交加。这种反常的天气让人感到奇怪,仿佛时光错乱。

然后,“挥泪几时朝凤阙,招魂何处觅龙舟”表达了作者对朝堂的思念和对逝去之人的怀念。挥泪问何时能回到朝廷,招魂问何处能找到龙舟,这些意象都带有一种无奈和哀伤的情感。

最后,“海榴一点红如火,时序催人共白头”则是对时光流逝的感叹。海榴花的一点红色像火焰一样耀眼,但时间的推移却让人们的头发逐渐变白,暗示了人生的短暂和无常。

总的来说,这首诗词通过对端午时节景象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时光流逝、人生无常的感慨,既有对自然风光的赞美,也有对人生境遇的思索。诗中的情感细腻而深沉,读来让人感同身受。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