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晴①

冰箸垂檐滴渐多,眼花眩目⑴气初和。
功成尺瑞追前赋,喜兆千箱⑵可预歌。
坐看嫩黄滋柳色,遥知新绿涨湖波。
闭⑶门积玉浑消尽,却有儿童整雀罗。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冬日雪后初晴的生动景象,充满生活气息和希望感。全诗通过四个层次展开:

1. 冰雪消融(前两句)
屋檐的冰柱开始滴水,阳光下雪光晃眼,但空气已变得温和。这里用"冰箸"比喻冰柱很形象,"眼花眩目"生动写出雪后强光刺眼的感觉。

2. 丰收期盼(三四句)
诗人由积雪联想到丰收前景。"尺瑞"指积雪厚度达标,"追前赋"暗用典故表示瑞雪兆丰年,已经能预见粮仓满溢的喜人场景。

3. 春意萌动(五六句)
观察入微地描写春天迹象:柳枝泛起嫩黄,远处湖水开始泛绿。"滋"和"涨"两个动词用得巧妙,让静景有了生长感。

4. 童趣收尾(末两句)
积雪消融后,孩子们忙着修理捕鸟的网具。这个细节充满生活趣味,与前文严肃的丰收展望形成可爱对比,展现雪后人们重新活跃起来的场景。

全诗就像一组雪晴特写镜头:从冰柱滴水到柳色湖波,最后定格在孩童修网具的画面。诗人通过细腻观察,把冬春交替时节的微妙变化和人们的喜悦心情都生动呈现出来,读来清新明快。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