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陈传

华岳三峰客,幽居不记年。
烟霞为活计,云为作家缘。
种药茅庭畔,栽松涧壑边。
暂离仙洞去,可应帝王宣。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隐居深山的高士生活,充满仙风道骨的气息。

前两句点明主人公身份:他是华山上的隐士,住在云雾缭绕的山峰间,连自己住了多少年都不记得了。这里用"三峰"代指华山险峻,"不记年"突出他与世隔绝的状态。

中间四句具体描写他的隐居生活:每天与烟霞云雾作伴,把自然风光当作生活必需品。他在茅屋前种药草,在山涧边栽松树,过着自给自足的修行生活。这些意象都充满道教隐士的特色,松树和药草更是修仙的象征。

最后两句突然转折:这位隐士暂时离开修炼的洞府,可能是应皇帝征召出山。这里用"可应"二字显得很微妙,既保持隐士的清高,又暗示他并非完全拒绝世俗。这种"半隐半仕"的态度,正是古代很多文人实际的生活状态。

全诗用简练的语言勾勒出隐士生活的典型画面,最后轻轻一转,含蓄地反映了古代知识分子在出世与入世之间的矛盾心理。云雾、松树、药草等意象共同营造出空灵飘逸的意境,读来令人神往。

葛守忠

葛守忠,太宗太平兴国间尝奉使召陈抟(明《华岳全集》卷九)。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