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中书同年舍人

晴明紫阁最高峰,仙掖开帘范彦龙。
五色天书词焕烂,九华春殿语从容。
綵毫应染炉烟细,清佩仍含玉漏重。
二十年前同日喜,碧霄何路得相逢。

现代解析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杨巨源写给同僚的赠诗,表达了对友人仕途顺遂的祝贺和对往昔情谊的怀念。

前四句描绘友人如今的风光:首句用"晴明紫阁"象征朝廷高位,暗指友人官居中书舍人要职;"仙掖"指皇宫,"范彦龙"是南朝才子,这里借比友人的才华。三四句夸赞友人起草诏书文采飞扬(五色天书),在皇宫应对从容(九华春殿),展现其受重用的形象。

五六句通过细节描写强化这种尊贵感:用"彩毫染炉烟"写友人执笔起草诏书时连御用香炉的烟都沾染了墨香,"清佩含玉漏"则形容其官服佩玉与宫漏声相和,暗示其身处权力中枢。

最后两句转入回忆与感慨:二十年前两人同榜中第的喜悦还历历在目,如今友人平步青云,自己却难以企及。"碧霄何路"的感叹既含羡慕,也透露出对仕途差距的淡淡惆怅。

全诗最动人的是将官场荣耀与人生际遇巧妙结合,既有对友人成就的真诚赞美,又自然流露出对青春友谊的怀念。那些精致的宫廷意象(紫阁、彩毫、玉漏)不仅展现唐代官场文化,更让普通读者能直观感受到"一朝得志"的显赫与荣光。

杨巨源

唐代诗人。字景山,后改名巨济。河中(治所今山西永济)人。贞元五年(789)进士。初为张弘靖从事,由秘书郎擢太常博士,迁虞部员外郎。出为凤翔少尹,复召授国子司业。长庆四年(824),辞官退休,执政请以为河中少尹,食其禄终身。关于杨巨源生年,据方崧卿《韩集举正》考订。韩愈《送杨少尹序》作于长庆四年(824),序中述及杨有“年满七十”、“去归其乡”语。由此推断,杨当生于755年,卒年不详。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