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武夷山水的宁静画卷,充满仙气与遐想。
前两句写实景:诗人乘着小船在溪流垂钓,抬头看见幔亭峰的倒影浸在阳光下的河水中。"蘸"字用得巧妙,仿佛山峰主动把影子点进河里,画面顿时活了起来。
后两句转入传说:彩虹桥断了(暗指仙人离去后与凡间断绝联系),山间只留下层层叠叠的碧绿雾气。"锁"字既写云雾缭绕山间的自然景象,又暗含仙踪难觅的惆怅。
全诗明写山水,暗藏神话。诗人用钓鱼的闲适对比仙踪的渺茫,在清幽景色中寄托了对神仙世界的向往。寻常的钓鱼活动因神话元素的加入,变得空灵神秘,让读者感受到武夷山"人间仙境"的特质。
朱熹
朱熹(1130年9月15日~1200年4月23日),行五十二,小名沋郎,小字季延,字元晦,一字仲晦,号晦庵,晚称晦翁,又称紫阳先生、考亭先生、沧州病叟、云谷老人、逆翁。谥文,又称朱文公。汉族,祖籍南宋江南东路徽州府婺源县(今江西省婺源),出生于南剑州尤溪(今属福建三明市)。南宋著名的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诗人、闽学派的代表人物,世称朱子,是孔子、孟子以来最杰出的弘扬儒学的大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