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晴不定简唐觐秘校并敖吴二君五首 其五

二子薪中楚,相携泮上游。
齑盐聊度日,爻象久忘忧。
寂寞君何病,驱驰我自羞。
何时采芹处,永日看凫鸥(以上《栾城集》卷一一)。

现代解析

这首诗是苏辙写给朋友唐觐等人的,用朴实的生活场景表达了文人间的真挚情谊和对闲适生活的向往。

前四句描绘了两位朋友("二子")的日常生活:他们像柴堆里的楚木一样相互依靠,一起在学宫("泮"指古代学校)附近散步。吃着简单的腌菜粗饭("齡盐"是咸菜配饭的代称),却因为研究《易经》卦象("爻象")而忘记了忧愁——这里用读书之乐反衬清贫生活的充实。

后四句转向抒情:诗人先关切地询问友人为何独自寂寞("君何病"),又自嘲为生计奔波("驱驰")的窘迫。最后以美好的想象作结:什么时候我们能一起在学宫边的水岸("采芹处"用《诗经》典故代指文雅之地),整天悠闲地看野鸭海鸥呢?这个画面凝聚了古代文人最向往的生活状态——与知己共享自然的宁静。

全诗妙在将酸菜淡饭的贫寒、伏案读书的专注、朋友挂念的温暖、向往自由的渴望,全部融入看似平淡的叙述中。就像用清水煮青菜,反而尝出了生活的本真味道。特别是最后"永日看凫鸥"的设想,让整首诗突然有了画面感,仿佛看见两位布衣书生站在水边,衣袂被风吹起的背影。

苏辙

苏辙(1039—1112年),字子由,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嘉祐二年(1057)与其兄苏轼同登进士科。神宗朝,为制置三司条例司属官。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出为河南推官。哲宗时,召为秘书省校书郎。元祐元年为右司谏,历官御史中丞、尚书右丞、门下侍郎因事忤哲宗及元丰诸臣,出知汝州,贬筠州、再谪雷州安置,移循州。徽宗立,徙永州、岳州复太中大夫,又降居许州,致仕。自号颍滨遗老。卒,谥文定。唐宋八大家之一,与父洵、兄轼齐名,合称三苏。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