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词描述了一位游子带着年幼的弟弟重返故乡,去祭拜祖墓的情景。诗人在诗中表达了对故乡亲人的思念和对故乡生活的怀念。
首先,诗人提到“重来携幼弟”,说明他带着弟弟一起回到了故乡。接着,“此别念衰亲”表达了他对年老体弱的亲人的挂念,尤其是即将分别时的不舍之情。
接下来,诗人描绘了故乡的温馨场景。乡亲们热情地送来了山里的果子,还采摘了新鲜的溪茶招待他们。这些细节展现了故乡的淳朴和亲人之间的温情。
诗中的“封书因问叔,劝食尚依人”进一步描绘了诗人与亲人之间的互动。他写信问候叔叔,而在餐桌上,亲人们依然像往常一样劝他多吃点。这种日常的关怀让诗人感到温暖和亲切。
最后,诗人设想如果将来有机会搬回故乡,他相信即使生活不富裕,也不会觉得厌烦。这表明了他对故乡生活的向往和对亲情的珍视。
总的来说,这首诗词通过细腻的描写和真挚的情感,展现了游子对故乡和亲人的深深眷恋。故乡的温暖、亲人的关怀,以及对简单生活的满足感,都在这首诗中得到了生动的体现。
洪亮吉
洪亮吉(1746~1809)清代经学家、文学家。初名莲,又名礼吉,字君直,一字稚存,号北江,晚号更生居士。阳湖(今江苏常州)人,籍贯安徽歙县。乾隆五十五年科举榜眼,授编修。嘉庆四年,上书军机王大臣言事,极论时弊,免死戍伊犁。次年诏以“罪亮吉后,言事者日少”,释还。居家十年而卒。文工骈体,与孔广森并肩,学术长于舆地。洪亮吉论人口增长过速之害,实为近代人口学说之先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