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是一位小官员写给翰林院的申请信,表达了他想离开京城、调往地方工作的愿望。全诗用平实的语言展现了小人物在官场中的无奈与对自由的向往。
前四句是自嘲:诗人说自己像蚂蚁虱子一样渺小,无力承担国家重任。在翰林院当个闲散文官,还不如去守城门(神武门)来得实在。这里用"蚂蚁虱子"的比喻特别生动,让读者立刻感受到小官员的卑微处境。
中间四句写现实困境:官场人情世故像三峡险滩一样危机四伏,而自己做梦都想回到江南水乡(五湖)过闲适生活。诗人用"三峡险"形容官场,用"五湖昏"描绘理想生活,对比非常鲜明。
最后两句是场面话:诗人说无论在朝廷还是归隐山林,都不会忘记皇恩。这其实是古代官员申请调职时的标准客套话,既要表达真实想法,又不能显得忘恩负义。
整首诗的魅力在于真实展现了古代小官员的矛盾心理:既想逃离复杂的官场,又不得不遵守官场规则。诗人用"蚂蚁虱子"、"三峡险"这些接地气的比喻,让今天的读者也能感受到他当时的处境和心情。
陈孚
陈孚(1259 — 1309)元代学者。字刚中,号勿庵,浙江临海县太平乡石唐里(今白水洋镇松里)人。至元年间,上《大一统赋》,后讲学于河南上蔡书院,为山长,曾任国史院编修、礼部郎中,官至天台路总管府治中。诗文不事雕琢,纪行诗多描摹风土人情,七言古体诗最出色,著有《观光集》、《交州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