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俞声父广文俞君六十而意气壮甚投余万言之书愧无以报报以短歌

俞翁六十形貌苍,胸中壮气何昂藏。
唾壶击碎铁如意,独夜悲歌神慷慨。
素书双鲤乍遗我,剖之字字皆琳琅。
丰城双剑久埋狱,谁从石匣提干将。
载读名山两游记,雄词直上追班扬。
琴声四壁响空翠,云霞万叠流青缃。
兴来便欲远寻汝,青鞋布袜双翱翔。
丛霄绝顶跨鹏背,侧身南斗呼琼浆。
晨风不假子安便,滕王高阁天苍茫。
珠帘画栋永寂寞,何人百代垂文章。
参差念汝袖中刺,片帆计日来浔阳。
琵琶亭下遇商妇,荻花枫叶吟秋江。
洞天携手三十六,醉鞭乱石成群羊。
王门鼓瑟让儿辈,沾沾白雪弹清霜。
谁云烛武非少日,即今圣主开明堂。
魏尚云中阨群吏,楼船十丈横扶桑。
一朝谈笑生羽翼,至尊投袂呼冯唐。
君不见公孙片言合武帝,千秋爵位高明光(余君寄余杂文甚夥)。

现代解析

这首诗是清代文人写给好友俞声父的赠诗,用豪迈的笔调赞美这位六十岁仍意气风发的学者,字里行间充满文人间的惺惺相惜。全诗可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开头四句)用生动的画面刻画俞声父的形象:虽然头发花白,但胸中仍充满年轻人的豪情壮志。诗人用"唾壶击碎"(敲碎痰盂)、"铁如意"(铁制抓痒杖)这些日常物件,配合"独夜悲歌"的描写,展现他深夜慷慨激昂的状态。

第二部分("素书双鲤"到"云霞万叠")称赞俞声父寄来的文章。用"剖之字字皆琳琅"形容文字如珠宝般珍贵,将他比作深埋地下的宝剑(丰城剑典故),文章雄浑可比汉代文学家班固、扬雄。后两句更用琴声穿透云雾的意象,赞美其文采飞扬。

第三部分("兴来便欲"到"醉鞭乱石")展开浪漫想象:诗人想穿着布鞋与好友同游,幻想一起骑大鹏飞越山巅、在滕王阁饮酒作诗,甚至要学神仙把石头变成羊群。这段充满李白式的奇幻色彩。

最后部分借古喻今,用烛之武(老年被重用的典故)、魏尚(被冤屈的将领)、冯唐(推荐贤才的伯乐)等历史人物,鼓励好友不要因年龄放弃抱负。结尾举汉武帝重用公孙弘的例子,暗示当朝皇帝也重视人才。

全诗最大特点是"老当益壮"的精神内核,通过击碎唾壶、骑鹏飞天、鞭石成羊等夸张意象,把寻常的赠友诗写得气势磅礴。诗中历史典故的运用既显文人底蕴,又传递出"年龄不是追求理想的障碍"这一积极主题,在今天仍有激励意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