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汤秋史师在蜀诗以志慰二首 其一

系怀函丈几多年,不道文旌已入川。
怪底宦游难问讯,况当天末炽烽烟。
会敷汉代师儒化,叠结程门文字缘。
此日风前劳望眼,崎岖蜀道隔云烟(犹子荃孙亦受业门下)。

现代解析

这首诗是一位学生写给远方老师的慰问之作,用平实的语言表达了深厚的师生情谊和乱世中的牵挂。我们可以从三个层面来理解:

一、师生情谊的温暖
开篇"系怀函丈几多年"像现代人说的"惦记老师好多年了",直接道出长久思念。后文提到自家侄子(犹子荃孙)也拜在老师门下,这种"师徒三代"的缘分,就像现代一个家族几代人同出一位导师门下的佳话。

二、战乱阻隔的无奈
"宦游难问讯"道出古代通讯不便的苦恼,"天末炽烽烟"暗指四川战事(可能指张献忠之乱),像现代人说"那边在打仗,联系不上老师"的担忧。"崎岖蜀道隔云烟"化用李白诗句,把蜀道艰险和战火硝烟交织成画面。

三、对师道的敬重
"汉代师儒化"用董仲舒的典故赞美老师传承儒家教化,"程门文字缘"用程颢程颐的典故比喻师生学问传承。这两个典故就像现代人用"杏坛""桃李"赞美教师职业,体现对师道的崇高敬意。

全诗亮点在于将深沉情感藏在朴素文字中:既有"老师您到四川怎么不告诉我"的嗔怪,又有"战火阻隔真让人担心"的焦虑,最后落在"我们师生三代的情谊永存"的温暖上。就像现代人给恩师发的一条深情短信,穿越时空依然动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