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太平盛世的景象,歌颂了君主的德行和国家的祥瑞之兆。
前两句“太平祥瑞符君德,鹤兔芝禾月不虚”是说:太平盛世出现的各种祥瑞征兆(如仙鹤、玉兔、灵芝、嘉禾等)都符合君主的仁德,这些吉祥之物每月都会出现,并非虚假。这里用具体的祥瑞之物来象征国家的繁荣和君主的贤明。
后两句“玉检金绳旧仪在,不知谁献长卿书”提到:记录祥瑞的玉制书函和捆扎的金绳这些传统仪式依然保存着,但不知道是谁像司马相如(长卿)那样献上了歌颂祥瑞的文章。这里暗含对当代文人的期待,希望有人能像汉代司马相如那样写出歌颂盛世的文章。
整首诗通过描绘祥瑞景象和传统仪式,既赞美了当下的太平盛世,又委婉地表达了对文学创作的期待。语言平实但意象丰富,让读者感受到盛世气象的同时,也体会到诗人对文化传承的重视。
王仲修
王仲修,成都华阳(今四川成都)人,徙家开封。圭子。神宗熙宁三年(一○七○)进士。八年,以著作佐郎为崇文院校书。同知太常礼院(《宋会要辑稿》卷选举三三之一四)。元丰四年(一○八一),坐谒告淮南时所为不检,冲替(同上书职官六六之一五)。七年,为著作佐郎(《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三四八)。哲宗元祐二年(一○八七)勒停。元符三年(一一○○),为其父王圭诉冤,尽复圭故官谥赠。事见《东都事略》卷八○《王圭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