赋得滕王阁送别

章江西来绕洪州,滕王高阁临江流。
滕王去后无千岁,高阁人间几兴废。
昔闻贞观全盛时,大廷金册封宗支。
时平还出领旌节,富贵非常骄逸滋。
正对西山俯南浦,雕栏朱槛参差起。
玳筵凤管杂龙笙,白昼欢声彩云里。
留连晚日下帘钩,别有渔歌闻上头。
回眸共眄沧洲际,杏彩兰娇影娥翠。
只言欢乐殊未央,城头一夜飞秋霜。
三春荣盛逐流水,佩玉鸣銮俱渺茫。
年深代易无此阁,好事何人为重作。
绝世流传蛱蝶图,东风粉色皆消落。
只今阁空台亦平,濒江但有滕王亭。
松门薄暮掩脩竹,数叶萧萧寒雨青。
当时弃德耽游宴,身后荒凉竟谁叹。
一种南昌孺子亭,行人下马思东汉。
君行几日过江津,吊览应知作赋新。
文章自昔三王盛,还见今人继昔人。

现代解析

这首诗以滕王阁为背景,通过今昔对比的手法,展现了历史变迁的沧桑感,同时寄托了作者对人生和历史的思考。

全诗可分为四个部分:
1. 开篇先写滕王阁的地理位置(赣江边)和历史悠久,用"几兴废"三字点明主题——历史变迁。

2. 中间用大量篇幅回忆滕王阁当年的繁华:
- 提到唐太宗贞观之治的盛世背景
- 描写阁楼建筑的精美(雕栏朱槛)
- 再现宴乐场景(玳筵、凤管龙笙)
- 记录游人欢乐(白昼欢声)
这些华丽描写都是为了和后文的衰败形成强烈对比。

3. 接着笔锋一转,用"一夜飞秋霜"象征繁华的突然消逝:
- 阁楼最终荒废,只剩亭子
- 当年热闹的游宴场所,如今只有寒雨青竹
- 用"蛱蝶图"的典故暗示美好事物终将消逝

4. 最后升华主题:
- 通过对比滕王阁和孺子亭(东汉徐稚的纪念地),说明只有德行才能被后人铭记
- 结尾鼓励友人创作新赋,暗示文章才能永恒

这首诗的魅力在于:
1. 强烈的画面感,让读者仿佛亲眼看到阁楼的兴衰
2. 巧妙的对比手法,繁华与荒凉的对照令人印象深刻
3. 深刻的人生启示:骄奢淫逸终成空,唯有文章德行能长存
4. 语言优美,既有"雕栏朱槛"的华丽,也有"寒雨青"的凄清

普通读者可以从中体会到:历史无情,富贵如云,真正有价值的是能够流传后世的精神财富。这种感悟在今天依然能引起共鸣。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