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坡游赤壁图
大江东流浩无极,神斧何年开赤壁。
西风吹尽战船灰,翠叠嵯峨扫空碧。
秋清白露洗银河,水落空山见危石。
何处扁舟载月行,眉山学士黄州客。
黄州老客不世才,江汉波澜深莫测。
自说前身卢道人,谪向人间了文墨。
平生顾义不顾害,往往长遭贵人斥。
策题谤息诗案兴,不免姓名归党籍。
何如斗酒鱼十头,鼓棹沧浪散胸臆。
目断天涯望美人,此时此意谁能识。
西风吹尽战船灰,翠叠嵯峨扫空碧。
秋清白露洗银河,水落空山见危石。
何处扁舟载月行,眉山学士黄州客。
黄州老客不世才,江汉波澜深莫测。
自说前身卢道人,谪向人间了文墨。
平生顾义不顾害,往往长遭贵人斥。
策题谤息诗案兴,不免姓名归党籍。
何如斗酒鱼十头,鼓棹沧浪散胸臆。
目断天涯望美人,此时此意谁能识。
现代解析
这首《东坡游赤壁图》用生动的画面和通俗的比喻,讲述了苏东坡被贬黄州时游赤壁的故事。我们可以从三个层面来理解:
一、赤壁的壮美画卷
开篇像电影镜头般展现赤壁风光:长江奔流("大江东流")、峭壁险峻("神斧开赤壁"),用"西风吹尽战船灰"暗指三国战场已成历史,如今只见青山绿水("翠叠嵯峨")。秋天的银河、裸露的危石,构成一幅空灵的水墨画。
二、苏东坡的文人形象
"眉山学士黄州客"点明主角。诗中用"不世才"说他才华罕见,用"江汉波澜深莫测"比喻他思想深邃。特别提到他自称是唐代卢道人的转世(道教传说),被贬人间用文章度世。这些描写让苏东坡的形象既潇洒又带点神秘色彩。
三、豁达的人生智慧
后八句揭示全诗主旨:苏东坡因直言敢谏("顾义不顾害")被贬,遭遇"乌台诗案"文字狱,但他选择用美酒("斗酒鱼十头")、泛舟来排解苦闷。"目断天涯望美人"不是真的看美女,而是用屈原的典故表达对理想境界的追求。最后两句点明:这种超脱的心态,常人难以理解。
全诗妙在把历史典故(三国赤壁之战)、自然景观(长江秋色)、人物故事(苏东坡遭贬)糅合成有机整体,用"战船灰"对照"沧浪舟",用"贵人斥"对比"散胸臆",在时空交错中展现了中国文人"逆境中保持豁达"的精神传统。就像现代人旅游散心时,看到古迹产生的古今共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