露坐待月

城头待月月未出,一线飞光曳长白。
明朝有客渡湖来,湖面应添落星石。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一个城头上等待月亮升起的场景,通过生动的画面展示了一种宁静而又充满期待的氛围。

“城头待月月未出”,开头两句直接点明了时间背景,诗人正站在城头上等待月亮的升起,而月亮还没有出现。这里通过“月未出”三个字,营造出一种夜色深沉、时光静谧的氛围。

“一线飞光曳长白”,接着,诗人描绘了月亮即将出现时的情景。月亮刚刚升起的一刹那,光亮还很微弱,就像一线光芒从天际垂下来,将长长的白色云朵轻轻划过。这里运用了“一线飞光”这一形象的比喻,生动地表现了月亮初升时的景象,给人一种清新脱俗的感觉。

“明朝有客渡湖来”,在等待月亮升起的过程中,诗人忽然想到了明天将有客人乘船经过湖泊。这句话虽然看起来和月亮升起无关,但实际上,它暗示了时间的推移,同时增添了诗的意境,使得整首诗更富有层次感。

“湖面应添落星石”,最后一句想象了湖面上会出现落星石的情景。落星石通常指的是湖面上的亮光,这里诗人运用了这一自然现象来比喻月亮升起后湖面上的光芒。这句诗不仅丰富了画面感,还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独特感悟,让读者感受到诗中蕴含的美丽与神秘。

整首诗通过描绘一个等待月亮升起的场景,展现了一幅宁静而美丽的夜景图,同时也寄托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向往。

查慎行

查慎行(1650~1727) 清代诗人,当代著名作家金庸先祖。初名嗣琏,字夏重,号查田;后改名慎行,字悔余,号他山,赐号烟波钓徒,晚年居于初白庵,所以又称查初白。海宁袁花(今属浙江)人。康熙四十二年(1703)进士;特授翰林院编修,入直内廷。五十二年(1713),乞休归里,家居10余年。雍正四年(1726),因弟查嗣庭讪谤案,以家长失教获罪,被逮入京,次年放归,不久去世。查慎行诗学东坡、放翁,尝注苏诗。自朱彝尊去世后,为东南诗坛领袖。著有《他山诗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