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便面小景
手中素幅不盈咫,风水凄迷千万里。
遥出层岑毫末间,稍分断岸微茫里。
云在青天长不卷,烟光乍起看还远。
照影匡庐叠嶂开,苍苍彭蠡蒹葭晚。
曾因为吏客江舟,日日长江门外流。
开图彷佛如在眼,使我遐意凌沧洲。
遥出层岑毫末间,稍分断岸微茫里。
云在青天长不卷,烟光乍起看还远。
照影匡庐叠嶂开,苍苍彭蠡蒹葭晚。
曾因为吏客江舟,日日长江门外流。
开图彷佛如在眼,使我遐意凌沧洲。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小小的扇面画,却展现出壮阔的山水意境。诗人通过几个层次带我们感受画中的世界:
1. 以小见大的巧妙
开头就说扇面虽小("不盈咫"),却容纳了千里风光。画中有远山从笔尖浮现,河岸在朦胧中若隐若现,展现了中国画"咫尺千里"的艺术特点。
2. 动静结合的画面
云朵永远悬在蓝天不散(静),忽然升起的烟雾又让景色显得更远(动)。这种对比让画面既有永恒感又有变化之美。
3. 名山胜水的联想
诗人看到画中庐山倒影和鄱阳湖的芦苇,联想到自己当年乘船经过长江的往事。画作成功唤起了他的真实记忆,说明画得极为传神。
4. 情感的升华
最后诗人看着扇面画,思绪却飞向了远方水岸("凌沧洲"),这种"看画入画"的体验,把小小的扇面变成了通往广阔天地的窗口。
全诗最精彩的是把"小扇面"和"大山水"的对比写活了,就像我们现在看手机里的一张风景照,却能唤起对真实旅行的回忆。诗人通过细腻观察和丰富联想,让静止的画作产生了动态的感染力。
王慎中
王慎中 (1509年10月10日—1559年8月19日[1] ),字道思,早年因读书于清源山中峰遵岩,号遵岩居士,后号南江。因家庭排行第二,又称王仲子,晋江(今属福建)人。明代诗人、散文家,嘉靖八才子之首,为明朝反复古风的代表人物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