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中秋之夜一群志同道合的人在贡院(古代考场)相聚的场景,充满怀旧与感慨。
开头两句写实景:深夜的考场秋风凉,大家在至公堂偶然相遇。"棘闱"指考场,"盍簪"是说朋友们聚首。这里用"风露凉"既写天气,也暗示人生不易。
中间四句是情感核心:人生百年能赏几次中秋月?大家虽来自不同地方却在此相逢。表面是举杯饮酒,实则暗含苦涩——杯中绿酒映着白发,暗示岁月流逝。科举考试就像追逐月宫(蟾宫),年轻时都梦想着"折桂"(考中功名),但现实往往让人唏嘘。
最后两句用对比:年轻人羡慕功名路,而过来人知道,真正的价值在于保持初心("两袖香"指清廉品格)。一个"羞"字道尽中年人的复杂心境,既有对年轻梦想的怀念,也有对现实的清醒认知。
全诗妙在将中秋、考场、人生三种意象融合,用"明月"串联起时空:既是眼前中秋月,也是人生理想的象征。语言看似平淡,但"白发对清光""两袖香"等细节生动传神,把科举士子的集体记忆写得既真实又富有诗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