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林文直登岱图

求死不得乃出游,登高望远翻百忧。
公之于山盖亦寄,一览焉洗万古愁?
闽士耻名重介立,一节老死甘炎州。
中原滪洞十载过,新参忽下徵鱼头。
非时星凤瞥一喜,招来麾去公休休。
我晚还朝接寮列,坐惜往日悲横流。
陵迁谷变古恒有,柱折维绝当谁尤?
逝将从公寥廓际,下视蚊虻蝇蚋相春秋。

现代解析

这首诗是作者写给朋友林文直的一幅登山图的题诗,表面上写登山,实则借景抒发对人生际遇的感慨。全诗可分为三个层次:

1. 登山解忧的无奈(前四句)
写朋友登山看似是为了排解忧愁,但"一览焉洗万古愁"用反问句暗示:站在山顶真的能洗去千古忧愁吗?就像现代人旅游散心,美景虽好,根本烦恼仍在。

2. 文人命运的写照(中间八句)
用"闽士"(福建文人)的形象比喻清高知识分子:宁可老死炎热的南方也要保持气节,但朝廷一纸诏书("徵鱼头"指诏书)就让人奔波劳碌。用"星凤"(罕见祥瑞)比喻人才被随意使唤,暗讽官场对人才的轻慢。

3. 沧桑变迁的哲思(后六句)
"陵迁谷变"说山河变迁是常态,但"柱折维绝"(比喻国家根基动摇)该怪谁呢?最后超脱地说要像看蚊蝇争斗一样俯瞰世事变迁,其实是无力改变现实的自我宽慰。

全诗妙在:
- 用登山图引出对人生的思考,像现在朋友发朋友圈旅游照,你却在评论里写人生感悟
- "鱼头""星凤"这些比喻既生动又带着讽刺,像说领导突然发微信召见人才
- 结尾的"蚊虻蝇蚋"比喻把官场争斗说成虫子打架,既形象又显豁达

诗人通过一幅画,写出了知识分子在乱世中保持气节、却又无奈随波逐流的状态,最后用"站在高处看小虫子"的视角获得精神解脱,这种矛盾心理今天很多人也能共鸣。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