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士诗

荒墟人迹稀,隐僻闾邻阔。
苇篱自朽损,毁屋正寥豁。
炎夏无完絺,玄冬无暖褐。
四体困寒暑,六时疲饥渴。
营生生愈瘁,愁来不可割⑴。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贫苦隐士艰难困顿的生活状态,字里行间透着辛酸与坚韧。

开篇用"荒墟""隐僻"勾勒出人烟稀少的居住环境,破败的芦苇篱笆和坍塌的房屋("苇篱自朽损,毁屋正寥豁")就像特写镜头,让我们直观感受到居住条件的恶劣。

接着通过穿衣的细节展现贫士的窘迫:夏天连件完整的粗布衣都没有("无完絺"),冬天没有保暖的厚衣服("无暖褐")。这里用最日常的生活需求,凸显了物质极度匮乏的状态。

"四体困寒暑"是全诗最扎心的句子——身体常年受冻挨饿,每天从早到晚("六时"指一整天)都在与饥渴抗争。这种痛苦不是暂时的,而是日复一日的折磨。

结尾两句道出贫士的生存困境:越是努力谋生("营生"),身体越衰弱("愈瘁"),而忧愁就像无法割除的顽疾。这里把抽象的情绪具象化,让读者感受到那种如影随形的精神压力。

全诗没有华丽辞藻,就像用白描手法拍纪录片一样,真实记录了底层文人的生存困境。最打动人的是这种困苦中的坚持——虽然住在废墟般的环境,虽然饥寒交迫,主人公依然保持着文人特有的尊严感,这种在绝境中不放弃的精神,正是中国传统士人风骨的体现。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