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过李咏南村居

柴门深掩静无哗,路入丛阴村径斜。
架拥图书高士业,香分蔬酒故人家。
檐前蜡炬三更月,水底笙歌两部蛙。
坐久不知行路倦,挑镫还与话桑麻。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访客夜晚造访隐士李咏南村居的所见所感,充满了宁静和谐的田园气息。

开头两句写村居环境的静谧:柴门紧闭,村路幽深弯曲,四周安静得没有一丝喧闹。这里用"深掩""丛阴"等词营造出与世隔绝的隐逸氛围。

中间四句生动展现了主人的生活状态:家中藏书满架显示主人学识渊博,简单的蔬食酒水体现淡泊的生活态度。蜡烛映着月光,蛙鸣如笙歌,这些意象将普通的乡村夜景写得富有诗意。特别是"水底笙歌两部蛙"的比喻,把蛙鸣比作水中奏乐,既新鲜又有趣。

最后两句写主客相谈甚欢:因为聊得投机,客人忘记了赶路的疲惫,还兴致勃勃地挑灯继续讨论农事。"话桑麻"这个细节特别接地气,展现了田园生活中朴素真挚的人际交往。

整首诗通过柴门、村径、图书、蔬酒、蛙鸣等乡村常见事物,勾勒出一幅恬淡自然的隐居图景,表达了作者对这种远离尘嚣、以书为伴、闲话农事的清雅生活的向往。诗中既有视觉画面(蜡烛月光),又有听觉描写(蛙鸣),还有生活细节(谈农事),读来仿佛身临其境。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