闰月五日题武夷

武夷精舍果何如,名字流传动八区。
大隐山前溪五曲,一间茅屋与谁居。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武夷山中一处隐士居所的清幽意境,语言平实却充满韵味。

前两句"武夷精舍果何如,名字流传动八区"像是在和朋友聊天:你知道武夷山那座有名的隐士小屋吗?它的名声可是传遍四方呢。这里用"果何如"(到底怎么样)这个口语化的问句,让读者产生好奇。

后两句"大隐山前溪五曲,一间茅屋与谁居"带我们看到了具体画面:在蜿蜒的山溪旁,有座孤零零的茅草屋。最妙的是最后一句"与谁居",既可以是问"现在谁住在里面",又像是在说"这屋子只和山水相伴"。这种双关让简单的茅屋顿时有了灵性。

全诗没有华丽辞藻,就像用白描手法画了一幅水墨画。通过"五曲溪"、"一间茅屋"这些具体景物,传递出隐士远离尘嚣、与自然为伴的生活状态。最打动人的是那种留白的意境——不直接说隐居多好,而是让读者自己从画面中感受山居的宁静之美。

陈宓

(1171—1230)宋兴化军莆田人,字师复,号复斋。陈定弟。少从朱熹学。历泉州南安盐税,知安溪县。宁宗嘉定七年,入监进奏院,上书言时弊,慷慨尽言。迁军器监簿,又上言指陈三弊。出知南康军,改南剑州,救灾济民,多有惠政。后以直秘阁主管崇禧观。有《论语注义问答》、《春秋三传抄》、《读通鉴纲目》、《唐史赘疣》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