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事咏怀

官俸将生计,虽贫岂敢嫌。
金多输陆贾,酒足胜陶潜(陶潜诗云:“常苦酒不足。”)。
床煖僧敷坐,楼晴妓卷帘。
日遭斋破用(每月常持十斋),春赖闰加添(是年闰正月也)。
老向欢弥切,狂于饮不廉。
十年闲未足,亦恐涉无厌。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小官员的日常生活和心态,语言平实幽默,充满自嘲与知足常乐的智慧。

开头两句直白地说:虽然工资微薄,但好歹是稳定收入,不敢嫌弃。这里用对比手法——用汉代富商陆贾反衬自己的清贫,又借陶渊明"酒不够喝"的典故,幽默表示自己至少比陶渊明酒多,苦中作乐。

中间六句用生活细节展现他的生活方式:把床让给僧人打坐(说明好客),晴天就让歌妓卷起帘子(享受生活)。每月有十天吃素(佛教斋戒),偏偏这年闰正月,白赚了一个月的春天。这些描写充满烟火气,把清贫日子过得有滋有味。

最后四句是点睛之笔:年纪越大越懂得享受生活,喝酒也越来越放纵。十年闲散日子还没过够,但又怕自己变得贪得无厌。这种矛盾心理非常真实——既满足于现状,又担心自己沉迷享乐,展现了普通人的小确幸和小烦恼。

全诗妙在把清贫生活写得趣味横生,不卖惨也不虚伪,反而透着一股"钱少也能穷开心"的豁达。诗人像唠家常一样,把自己的工资、住房、待客、饮食甚至宗教信仰都写进来,让读者看到一个活生生的、会精打细算又会享受生活的普通人形象。

白居易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