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谷泉(庆历六年)

踏石弄泉流,寻源入幽谷。
泉傍野人家,四面深篁竹。
溉稻满春畴,鸣渠绕茅屋。
生长饮泉甘,荫泉栽美木。
潺湲无春冬,日(续校:石本作夜)夜响山(曾本作田)曲。
自言今白首,未惯逢朱毂。
顾我应可怪,每来听不足。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隐居山野的老人与清泉为伴的恬淡生活,充满了自然之美和人生感悟。

诗的前半部分像一幅水墨画:诗人踩着石头玩泉水,沿着溪流找到山谷深处。泉水边住着农家,周围是茂密的竹林。泉水浇灌着稻田,水渠绕着茅屋欢快流淌。这里的人喝着甘甜的泉水长大,还在泉边种了好看的树。泉水不分春夏秋冬永远潺潺流动,日夜在山间唱着歌。

后半部分笔锋一转,通过老农的自述道出深意:白发老人说自己不习惯见到豪华马车(象征权贵),反而觉得常来听泉的诗人很奇怪。这种"奇怪"其实是赞赏——在老人看来,迷恋山泉比追逐富贵更值得。

全诗妙在三个层次:
1. 自然之美:用"弄泉""鸣渠""潺湲"等动态描写,让读者仿佛听见水声
2. 生活之趣:浇田、饮泉、栽树等细节展现自给自足的田园乐趣
3. 人生之悟:通过"白首"老人与"朱毂"的对比,揭示淡泊名利的生活智慧

最打动人的是最后两句,诗人说自己"每来听不足",这种对山泉的痴迷,其实是对自由生活的向往。就像现代人偶尔会想逃离城市一样,诗人用清泉比喻心灵净土,提醒我们生活中最珍贵的往往是自然简单的快乐。

欧阳修

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汉族,吉州永丰(今江西省永丰县)人,因吉州原属庐陵郡,以“庐陵欧阳修”自居。谥号文忠,世称欧阳文忠公。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与韩愈、柳宗元、王安石、苏洵、苏轼、苏辙、曾巩合称“唐宋八大家”。后人又将其与韩愈、柳宗元和苏轼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