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俞仲昌

家对南山第一峰,谁知大隐隐松蓬。
閒身悟道持心得,俗事随缘见性通。
门外高居无俗客,箧中灵药是阴功。
年来更喜儿孙盛,俊笔香名绍素风⑴。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隐居山林、超脱世俗的隐士生活,表达了对自然、修行和家庭传承的满足与喜悦。全诗语言平实,意境淡雅,传递出一种宁静致远的生活态度。

逐句解析:

1. "家对南山第一峰"
开篇点明住所位置——正对着南山最高的山峰。既展现了隐居环境的壮美,也暗示主人公有"一览众山小"的胸怀。

2. "谁知大隐隐松蓬"
用"松蓬"(松树下的茅屋)这个质朴意象,说明真正的隐士不追求奢华。所谓"大隐"(最高境界的隐居)就藏在这看似普通的环境中。

3. "閒身悟道持心得"
写隐居生活的核心:有闲暇修身养性,通过保持内心澄明来领悟人生真谛。"持心"二字强调修行重在持之以恒。

4. "俗事随缘见性通"
对待世俗琐事顺其自然,反而能看清本性。这句传递出"不强求"的智慧,与上句的主动修行形成互补。

5. "门外高居无俗客"
住处虽在高处,但来往的都是志同道合之人,没有庸俗的访客。侧面反映主人公择友的高洁标准。

6. "箧中灵药是阴功"
"灵药"指代修行成果,"阴功"(不张扬的善行)说明主人公积累功德不图虚名。药箱的比喻让修行变得具体可感。

7. "年来更喜儿孙盛"
笔锋转向家庭,晚年最欣慰的是子孙兴旺。说明隐士并非冷漠避世,依然重视人伦亲情。

8. "俊笔香名绍素风"
子孙们才华横溢(俊笔)、品行芬芳(香名),能继承淡泊家风(素风)。展现精神传承的圆满。

整体魅力:
- 生活哲学:将修行融入日常,既有主动悟道的坚持,又有对待外物的洒脱。
- 反差之美:用"松蓬""药箱"等平凡事物,承载"大隐""灵药"等高远境界。
- 人情味:超脱中带着烟火气,最后两句让隐士形象更真实丰满。

现代启示:
诗中"随缘见性""持心得道"等思想,对现代人缓解焦虑很有参考价值。它告诉我们:追求精神境界不需要远离人群,在平凡中保持内心澄明,在责任里修炼自我,才是更可持续的智慧。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