鲧庙
治水弗绩鲧当殛,逃入羽渊为黄能。
韩山东北有荒庙,豕象冕服吁怪哉。
乡社养牲禁畜豕,恐触神怒风雷灾。
秦汉以来不读礼,祝尸鼎俎如优俳。
魂魄久与魑魅杂,野妖阴怪恁草莱。
高山南北二千里,谽豁凿断龙门开。
昆仑长河走出海,神禹功大不可携。
后王书称嗣天子,永为万世严祠斋。
为崇王像备冠舄,寝庑敞侈完倾摧。
明饬有司正礼典,春秋致祭吾自来。
韩山东北有荒庙,豕象冕服吁怪哉。
乡社养牲禁畜豕,恐触神怒风雷灾。
秦汉以来不读礼,祝尸鼎俎如优俳。
魂魄久与魑魅杂,野妖阴怪恁草莱。
高山南北二千里,谽豁凿断龙门开。
昆仑长河走出海,神禹功大不可携。
后王书称嗣天子,永为万世严祠斋。
为崇王像备冠舄,寝庑敞侈完倾摧。
明饬有司正礼典,春秋致祭吾自来。
现代解析
这首诗讲的是关于鲧(大禹的父亲)的庙宇和民间祭祀的故事,语言生动有趣,充满神话色彩。
开头说鲧治水失败被惩罚,死后变成黄熊藏在羽山深渊。但韩山附近却有一座荒废的庙,里面供着穿官服、长着猪头的神像(这形象很怪异)。当地百姓养牲口都不敢养猪,怕触怒神灵招来风雷灾害。
接着吐槽说:秦汉以后礼制混乱,祭祀仪式搞得像滑稽戏表演。认为鲧的魂魄早就和山野鬼怪混在一起了,这座庙里供的恐怕是妖怪。
然后笔锋一转,用宏伟的视角描写大禹的功绩:劈开千里高山、凿通龙门,让黄河水奔流入海。对比强调大禹的功劳伟大到无法超越,后世君王都该好好祭祀他。
最后提出建议:应该重修大禹庙,准备正式的衣冠供像,整顿祭祀礼仪。诗人表示自己愿意亲自来主持春秋祭祀。
全诗通过荒诞的猪头神像与庄严的大禹功绩对比,讽刺了民间迷信的混乱,呼吁恢复正统祭祀。把神话传说、民间风俗和治水功业巧妙融合,既有奇幻色彩又有现实思考。
李复
宋京兆府长安人,字履中,世称潏水先生。神宗元丰二年进士。尝师张载。喜言兵事,于书无所不读,工诗文。累官中大夫、集贤殿修撰。徽宗崇宁中,为熙河转运使,以议边事不合罢。金兵入关中,起知秦州,空城无兵,遂遇害。有《潏水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