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战乱频繁、民不聊生的时代场景,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和自身无力改变现状的悲愤。
开头两句"海陬方遘乱,淮上久遭兵"直接点明战乱的范围之广和时间之长。"海陬"指海边,"淮上"指淮河一带,说明从沿海到内陆都在打仗。"方遘乱"和"久遭兵"形成对比,一边是新爆发的动乱,一边是持续已久的战争。
接下来的"烽燧连天起,鸱鸮匝地横"用生动的画面展现战乱的惨状。烽火台的黑烟遮天蔽日,猫头鹰(象征死亡)在地上盘旋,暗示到处都是战火和死亡。
"庙谟宁失策,臣力少乾城"这两句转向对朝廷的批评。"庙谟"指朝廷的决策,诗人质疑朝廷是否真的失策了;"乾城"指保卫国家的栋梁之才,诗人感叹像自己这样的臣子力量太弱小。
最后两句"拔剑闻鸡舞,悲歌涕泪倾"是全诗感情的高潮。诗人借用祖逖"闻鸡起舞"的典故,表达自己报国的决心,但现实却让他只能悲歌痛哭。拔剑起舞的豪情与泪流满面的悲痛形成强烈对比,凸显了理想与现实的巨大落差。
整首诗就像一幅战乱年代的血泪画卷,既有对战场景象的客观描写,又饱含诗人的主观情感。通过由远及近、由外到内的层层推进,最终落在个人情感的爆发点上,让读者感受到那个时代知识分子的痛苦与无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