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史述 其二十三 谢安

安石东山时,优游丝与竹。
以此理世务,驯若山中鹿。
当其会新亭,朝野尽蓄缩。
从容谐笑间,不言使人服。
临风每怀想,可人温如玉。

现代解析

这首诗词用轻松的语言描绘了东晋名臣谢安的潇洒形象,核心是展现他举重若轻的处世智慧。

前四句像放电影一样,先给我们看谢安隐居东山时的生活片段:他整天弹琴听曲,悠闲得像在驯养温顺的山鹿。这里用"驯鹿"比喻他处理政事时的轻松自如,暗示他能把复杂事务变得简单。

中间四句转到历史名场面"新亭会"。当时北方入侵,朝廷上下吓得缩手缩脚,唯独谢安在酒席间谈笑自若。诗人用"不言使人服"这个细节,突出他不用豪言壮语,仅凭沉稳气场就能稳定人心,就像定海神针。

最后两句是诗人的感慨,说每次想到谢安,都觉得他像被风吹动的美玉般温润迷人。这个比喻很妙,既写谢安的外在风度,又暗指他内在品质——玉的温润象征智慧,风吹玉动则体现他灵活应变的才能。

全诗最打动人的是这种反差:国家危难时别人惊慌失措,谢安却像日常聚会般从容。诗人告诉我们,真正的强者不是张牙舞爪,而是用平常心做非凡事。这种"举重若轻"的智慧,到今天依然让人向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