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写的是一个白发苍苍的老医生,在乱世中依然坚持行医济世的故事。
开头"药裹白头翁"用老医生随身携带的药包点明身份,白头暗示年迈。"孜孜离乱中"说他在兵荒马乱中仍勤恳工作,形成强烈反差。
中间四句写他的心境:用医术验证人生道理,却发现愁苦和年轻时一样多;看到百姓挨饿就想着让大家都能吃饱,在危难时局中以只顾自己为耻。这里"食足思同饱"特别打动人,体现医者仁心。
最后两句升华主题:老人要把治国良方写成奏章,献给朝廷。这个结尾很巧妙,把个人行医上升到治国安邦,说明他不仅医人,更想医国。
全诗用老医生的形象,歌颂了知识分子在乱世中的担当精神。语言朴实但情感真挚,就像一位老者在娓娓道来,让人感受到温暖和力量。最精彩的是把治病和治国联系起来,小人物也有大胸怀,这种家国情怀正是中国传统文人的精神写照。
晁说之
晁说之(1059年—1129年),字以道、伯以,因慕司马光之为人,自号景迂生,济州钜野(今山东巨野)人。元丰五年(1082),进士及第,苏东坡称其自得之学,发挥《五经》,理致超然,以“文章典丽,可备著述”举荐。范祖禹亦以“博极群书”荐以朝廷,曾巩亦力荐。晁说之与晁补之、晁冲之、晁祯之都是当时有名的文学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