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清风台谒夷齐庙

我立永丰巅,首阳向我峙。遂之清风台,以访墨胎氏。

郁郁松柏林,悠悠滦漆水。雨洗春色深,人入清风里。

未食蕨与薇,安知肉食鄙。为顽与为廉,百年同一死。

吁嗟黄虞人,在此不在彼。

现代解析

这首诗写的是作者登上清风台、拜谒夷齐庙时的所见所感。夷齐指的是伯夷、叔齐,他们是商朝末年不愿吃周朝粮食而饿死的贤人,象征着高洁的品格。

开头四句是写景:作者站在永丰山顶,看见首阳山(伯夷叔齐隐居的地方)就在对面,于是来到清风台寻访这两位贤人的遗迹。松柏茂盛,滦河漆水静静流淌,春雨过后春意更浓,人仿佛置身于清风之中。这里用清新的自然景物营造出宁静高远的氛围。

中间四句是感悟:作者说,没有尝过野菜(蕨与薇)的滋味,怎能理解吃肉的庸俗?无论是顽固还是廉洁,人最终都难免一死。这是在思考人生的意义——与其追逐世俗利益,不如保持高尚情操。

最后两句点明主旨:真正的贤人(黄虞人,指伯夷叔齐这样的古代圣贤)的精神就在这里(指清风台),而不在别处。表达了作者对高尚品格的向往和追求。

全诗通过写景、议论相结合,表达了作者对伯夷叔齐高洁品质的敬仰,以及对人生态度的思考。语言清新自然,思想深刻但不晦涩,容易引起读者共鸣。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