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读书人深夜苦读的场景,传递出孤独坚韧的求学精神。
"挑灯倦夜羞黄里":诗人深夜挑灯读书,已经十分疲倦。"羞黄里"可以理解为在昏暗的灯光下(黄指灯光)感到惭愧,可能是觉得自己学识还不够。就像现代人熬夜学习时,看着台灯的光也会产生自我怀疑。
"置笔穷年对白间":整年都在伏案写作,面对白纸("白间")。"穷年"强调时间之长,写出读书人年复一年的坚持。就像现在考研考公的人,日复一日刷题备考的状态。
全诗用"挑灯"、"置笔"两个动作,配合"倦夜"、"穷年"的时间描写,生动展现了古代读书人清苦而执着的生活。没有华丽辞藻,却能让每个为理想奋斗过的人产生共鸣——那种在孤独中坚持,在疲倦中前行的状态,古今皆然。
吴沆
(1116—1172)抚州崇仁人,字德远,号无莫居士。博学通经史。高宗绍兴十六年与弟吴澥各献所著书于朝,以误抵庙讳罢归。隐居环溪,人称环溪先生。及卒,门人私谥文通先生。有《通言》、《易璇玑》、《环溪集》、《环溪诗话》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