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明太祖本纪有感其语
元虽起北狄,主中国百年。
后王纵不才,先帝德未谖。
我祖与若宗,为民而受廛。
渥受教养恩,太平享安全。
一朝至顺帝,淫昏异祖先。
英雄起草泽,四宇皆狼烟。
明祖乃崛兴,宝位授于天。
独夫放塞外,和林妻孥完。
中山识此意,明言臣舍旃。
上启圣仁心,宸衷矜且怜。
诏书戒夸大,臣民禁哗喧。
讵因子孙愚,诋毁宗祖贤。
大哉开国主,谟训垂简篇。
气象迈汉唐,度量包垓埏。
至今诵其语,令人生慨然。
后王纵不才,先帝德未谖。
我祖与若宗,为民而受廛。
渥受教养恩,太平享安全。
一朝至顺帝,淫昏异祖先。
英雄起草泽,四宇皆狼烟。
明祖乃崛兴,宝位授于天。
独夫放塞外,和林妻孥完。
中山识此意,明言臣舍旃。
上启圣仁心,宸衷矜且怜。
诏书戒夸大,臣民禁哗喧。
讵因子孙愚,诋毁宗祖贤。
大哉开国主,谟训垂简篇。
气象迈汉唐,度量包垓埏。
至今诵其语,令人生慨然。
现代解析
这首诗用大白话讲了一个历史故事,主要夸赞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的胸怀和功绩。我们可以分三部分来理解:
1. 前朝兴衰(前8句)
诗人先说元朝虽然是北方民族建立的,但也统治中原百年。虽然后期皇帝昏庸,但开国皇帝还是有德政的。老百姓原本过着太平日子,直到末代皇帝顺帝荒淫无道,导致天下大乱,英雄四起。
2. 明朝建国(中间10句)
讲朱元璋从底层崛起建立明朝,对待元朝皇室很仁慈——把末代皇帝赶到塞外却保全其家人。大臣刘伯温(中山)理解朱元璋的用心,劝他别学项羽赶尽杀绝。朱元璋还特意下诏书,禁止臣民辱骂前朝,体现了他宽广的胸襟。
3. 高度评价(最后6句)
诗人由衷赞叹:朱元璋作为开国君主,留下的治国方略堪比汉唐盛世,气度包容天地。现在读他当年的诏书,仍然让人感慨万分。
全诗最打动人的是两点:
- 用对比手法:把元顺帝的昏庸和朱元璋的英明对比,突出明太祖的贤德。
- 强调"以德服人":朱元璋不抹黑前朝、善待失败者的做法,展现了真正的王者气度。这种尊重历史、宽厚待人的品质,在今天看来依然可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