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悯九首(庚午陈吴越间民瘼作九悯) 其一

溪毛圃芽鲜芳殊。
吴侬恒食饶嘉蔬。
今年大馑百年无。
百年无,柰空肠。
龁野草,同牛羊。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场百年不遇的大饥荒中老百姓的悲惨生活。

第一句"溪毛圃芽鲜芳殊"用野菜的鲜嫩反衬出饥荒的残酷——平时这些野菜根本没人吃。第二句"吴侺恒食饶嘉蔬"说江浙一带(吴地)的人原本常年都能吃到各种新鲜蔬菜。

转折出现在第三句"今年大馑百年无",直接点出这场饥荒的严重程度。重复的"百年无"三个字,像沉重的叹息,强调灾难的罕见性。

最后两句最令人心酸:人们饿得饥肠辘辘,只能像牛羊一样啃食野草。"龁"这个字用得特别形象,把人类被迫像牲畜般进食的画面刻画得淋漓尽致。

全诗通过今昔对比,用短短几句就勾勒出饥荒的可怕。没有直接写饿殍遍野,但"同牛羊"三个字,已经让读者感受到百姓活得不像人的悲惨处境。诗人用朴素的语言,表达了对受灾民众的深切同情。

祝允明

祝允明(1460—1527)字希哲,号枝山,因右手有六指,自号“枝指生”,又署枝山老樵、枝指山人等。汉族,长洲(今江苏苏州)人。他家学渊源,能诗文,工书法,特别是其狂草颇受世人赞誉,流传有“唐伯虎的画,祝枝山的字”之说。祝枝山所书写的“六体书诗赋卷”、“草书杜甫诗卷”、“古诗十九首”、“草书唐人诗卷”及“草书诗翰卷”等都是传世墨迹的精品。并与唐寅、文徵明、徐祯卿齐名,明历称其为“吴中四才子”之一。由于与唐寅遭际与共,情性相投,民间流传着两人的种种趣事。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