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洞庭(《吴郡志》卷三三题作德云堂)
千尺银山屹嵩华,浪涌云屯天一罅。
榜舟夜傍(《吴郡志》作并)鼋鼍窟,杖藜晓入鸡豚社。
处处人家橘柚垂,竹篱茅屋青黄亚。
台殿青红坠(《吴郡志》作隐)半山,两腋清风策高驾。
牛羊出没怪石走,蛟蛇起伏苍藤挂。
饥鼠窥灯佛帐寒,华鲸吼粥僧趺下。
世味饱谙真嚼蜡,老境得闲如啖蔗。
山灵知我欲归耕,一夜筑垣应绕舍。
榜舟夜傍(《吴郡志》作并)鼋鼍窟,杖藜晓入鸡豚社。
处处人家橘柚垂,竹篱茅屋青黄亚。
台殿青红坠(《吴郡志》作隐)半山,两腋清风策高驾。
牛羊出没怪石走,蛟蛇起伏苍藤挂。
饥鼠窥灯佛帐寒,华鲸吼粥僧趺下。
世味饱谙真嚼蜡,老境得闲如啖蔗。
山灵知我欲归耕,一夜筑垣应绕舍。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乘船经过洞庭湖时的所见所感,展现了一幅生动的江南水乡画卷。
开头四句用夸张手法写洞庭湖的壮阔:浪涛像千尺高的银色山岳,云层翻涌仿佛天空裂开一道缝隙。夜晚停船在传说中鼋鼍(大鳖和鳄鱼)出没的地方,清晨拄着拐杖走进充满生活气息的村落。
中间八句是细腻的田园风光描写:家家户户门前垂着金黄的柑橘柚子,竹篱笆围着茅草屋,青黄相间的色彩格外鲜明。半山腰隐约可见红墙青瓦的寺庙,诗人乘着凉风上山。怪石间牛羊时隐时现像在奔跑,苍老藤蔓如同蛟蛇盘绕。破庙里饥饿的老鼠偷看佛前油灯,僧人敲着木鱼准备早斋。
最后四句抒发人生感悟:尝尽世间百味后觉得像嚼蜡般无趣,而年老时获得清闲却像吃甘蔗般甘甜。诗人想归隐田园,连山神都知道了他的心思,仿佛一夜之间就会为他筑好围墙。
全诗妙在三个特点:
1. 画面感极强,从湖光山色到农家生活,像放电影般层层展开
2. 善用比喻,把浪比银山、藤蔓比蛟蛇,既形象又新鲜
3. 结尾的感悟不落俗套,把"嚼蜡"和"啖蔗"的对比写得妙趣横生,最后用神话笔法收尾更显洒脱
孙觌
孙觌dí(1081~1169)字仲益,号鸿庆居士,常州晋陵(今江苏武进)人。孝宗乾道五年卒,年八十九(《直斋书录解题》卷一八)。孙觌为人依违无操,早年附汪伯彦、黄潜善,诋李纲,后复阿谀万俟卨,谤毁岳飞,《宋史》无传。孙觌善属文,尤长四六。著有《鸿庆居士集》、《内简尺犊》传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