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赵公旦

少年意气隘九州,远别不为儿女愁。
只今摧颓落异县,跬步信宿生离忧。
况今送子又千里,使我别绪何能休。
忆昔石城初识面,两髦紒帻君才收。
余方弱冠事科举,竝辔共适东西州。
春风寻胜襄傍寺,夜月复登临汉楼。
凤林花开无远近,渔梁柳暗迷汀洲。
荆门至陋不足数,杏山百丈清泉幽。
径遇物色尽可记,至今夜梦当时游。
从兹一别星再终,相望不啻马牛风。
临安相见各惊叹,君非丁壮予老翁。
长离更挟鵷雏至,射策同攀郄诜桂。
上书不肯干相公,頫首甘为州县吏。
故人义重非时俗,三程过我荒村寺。
欢言不觉春夜阑,破月已上前林端。
一杯相属且自适,莫话旧游成慨叹。
闻君早有求田约,四方宁有襄阳乐。
时平我则径西归,远追高士鹿门期。

现代解析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张嵲写给好友赵公旦的赠别之作,用平实的语言讲述了两人从少年相识到中年分别的深厚友情,充满了对青春岁月的怀念和对人生变迁的感慨。

全诗可以分为四个部分:
1. 少年豪情(开头到"渔梁柳暗迷汀洲")
诗人回忆年轻时和赵公旦在襄阳一带游玩的快乐时光。那时候他们意气风发,一起骑马出游,春天去寺庙寻访美景,夜晚登楼赏月,看遍凤林的花、渔梁的柳。这些描写生动展现了两个年轻人无忧无虑的友谊。

2. 中年感慨("荆门至陋不足数"到"君非丁壮予老翁")
转眼十多年过去,两人都变了模样。重逢时发现彼此都已不再年轻,诗人用"君非丁壮予老翁"这句既幽默又心酸的话,道出了时光流逝的无奈。

3. 仕途选择("长离更挟鵷雏至"到"頫首甘为州县吏")
这部分写两人的为官态度。赵公旦考中进士后不愿巴结权贵,甘心在地方做个小官,表现了正直的品格。诗人对此显然是赞赏的。

4. 晚年期许(最后八句)
在最后的告别中,诗人提到赵公旦早有归隐田园的打算。诗人自己也向往像东汉隐士庞德公那样,在太平时期归隐鹿门山。这表达了他们对简单生活的向往。

这首诗的魅力在于:
- 用具体的生活场景(如一起游玩、登楼赏月)来表现友谊,让人感同身受
- 对时间变化的描写特别打动人心,从"少年意气"到"君非丁壮予老翁"的对比
- 语言朴实但情感真挚,没有华丽辞藻却更能引起共鸣
- 最后表达的共同归隐愿望,展现了古代文人典型的人生理想

整首诗就像两个老朋友把酒话旧,既有对过去的怀念,又有对现实的接受,还有对未来的期待,读来令人感动。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