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种竹鞭盛行

独绕筼筜径,令人喜欲颠。已持苏老节,更著祖生鞭。

傍舍应除地,新梢拟上天。真成时夜卵,煨茁想明年。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竹林小径漫步时,看到竹子蓬勃生长的欣喜之情,并借竹子表达了自己对未来的美好期待。

前两句写诗人在竹林小径独自漫步,看到竹子长势旺盛,高兴得几乎要跳起来。"筼筜"指大竹,"喜欲颠"用夸张手法表现极度喜悦。

三四句用典故赞美竹子:像苏武一样气节高尚,像祖逖一样奋发进取。这里通过历史人物来比喻竹子的品格,也暗含诗人自勉之意。

五六句写实景:竹林旁边的空地应该清理出来,因为新生的竹笋即将破土而出,直指天空。这两句生动展现了春天万物生长的活力。

最后两句展开想象:现在种下的竹鞭(竹子的地下茎),明年就会长出鲜嫩的竹笋,可以做成美味的夜宵。"煨茁"指烤竹笋,用日常美食的想象,把对竹子成长的期待写得亲切有味。

全诗语言朴实,通过写竹子的生长,既展现了自然生机,又寄托了诗人对美好未来的向往。诗中"喜欲颠""煨茁"等用语生动有趣,把寻常的种竹小事写得妙趣横生。

曾几

曾几(1085--1166)中国南宋诗人。字吉甫,自号茶山居士。其先赣州(今江西赣县)人,徙居河南府(今河南洛阳)。历任江西、浙西提刑、秘书少监、礼部侍郎。曾几学识渊博,勤于政事。他的学生陆游替他作《墓志铭》,称他“治经学道之余,发于文章,雅正纯粹,而诗尤工。”后人将其列入江西诗派。其诗多属抒情遣兴、唱酬题赠之作,闲雅清淡。五、七言律诗讲究对仗自然,气韵疏畅。古体如《赠空上人》,近体诗如《南山除夜》等,均见功力。所著《易释象》及文集已佚。《四库全书》有《茶山集》8卷,辑自《永乐大典》。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