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清廉正直的县官形象,用平实的语言展现了官员的品格和政绩。
前四句像人物速写:这位繁昌县官虽然戴着破旧的儒生帽子,穿着简朴的官服,但精神矍铄(精神很好的样子),还曾作为地方代表去过京城。这里用"破帽"和"垂绅"(下垂的衣带)的对比,突出他虽居官位却保持朴素。
中间四句写他的内在品质:过着淡泊的生活却问心无愧,虽然清瘦但目光炯炯有神。最动人的是"老随朱绂贵,惊见白头新"——随着年岁增长官位渐高(朱绂指红色官服),但新长出的白发让人突然意识到他的操劳。
最后两句总结政绩:三年勤政爱民(抚字指爱护百姓),使得全县百姓都传颂他的美德。全诗没有华丽辞藻,就像用白描手法画了一幅清官图,通过破帽子、白发这些细节,让一个不贪图享受、真心为民的好官形象跃然纸上。
萨都剌
萨都剌(约1272—1355)元代诗人、画家、书法家。字天锡,号直斋。回族(一说蒙古族)。其先世为西域人,出生于雁门(今山西代县),泰定四年进士。授应奉翰林文字,擢南台御史,以弹劾权贵,左迁镇江录事司达鲁花赤,累迁江南行台侍御史,左迁淮西北道经历,晚年居杭州。萨都剌善绘画,精书法,尤善楷书。有虎卧龙跳之才,人称燕门才子。他的文学创作,以诗歌为主,诗词内容,以游山玩水、归隐赋闲、慕仙礼佛、酬酢应答之类为多,思想价值不高。萨都剌还留有《严陵钓台图》和《梅雀》等画,现珍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