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至山口何山
出山何如入山时,得则欢喜失则悲。
既非长往胡不归,有形虽远无形随。
同行之伴各有宜,故吾未辨今吾谁。
图中索骥徒尔为,骊黄牝牡神持机。
旁人不信微乎微,丹青咏歌还相知。
不诗与图形乃遗,诗之图之形非迷。
自赏未已复自嗤,欲言不言忽忘之。
五十二岁气日羸,今当与尔常别离,西风萧萧吹征衣。
既非长往胡不归,有形虽远无形随。
同行之伴各有宜,故吾未辨今吾谁。
图中索骥徒尔为,骊黄牝牡神持机。
旁人不信微乎微,丹青咏歌还相知。
不诗与图形乃遗,诗之图之形非迷。
自赏未已复自嗤,欲言不言忽忘之。
五十二岁气日羸,今当与尔常别离,西风萧萧吹征衣。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中年人在人生岔路口上的复杂心境,用登山比喻人生选择,充满哲理又贴近生活。
全诗可分为三个层次:
1. 进退两难的人生困境(前六句)
用"出山入山"比喻人生选择,道出得到就欢喜、失去就悲伤的普遍人性。"有形虽远无形随"说物质可抛但精神负担难卸,就像现代人换工作后依然焦虑。最妙的是"故吾未辨今吾谁",刻画出中年人对自我身份的迷茫。
2. 寻找真我的过程(中间八句)
用"图中索骥"(按图找马)的典故,说外在标准(如别人眼中的成功)不靠谱,关键要把握内在精神("神持机")。"丹青咏歌"指艺术创作,暗示通过写诗作画才能认识真我。这里把抽象的自我认知写得特别生动。
3. 直面衰老的觉醒(最后六句)
"五十二岁气日羸"突然转折,从哲思回到现实,承认身体衰退的事实。"西风萧萧"的秋景描写,把中年危机化作可感的画面,最后"吹征衣"三个字又带着重新出发的意味。
全诗妙在:
- 把中年困惑写得既私人化(自赏自嗤)又有普遍性
- 用登山、找马等日常比喻说透人生哲理
- 情绪起伏如波浪,从迷茫到自省再到释然
- 结尾的秋景留白,让读者自己品味其中况味
就像现代人发朋友圈感叹"四十不惑都是骗人的",但诗人用艺术手法把这种困惑升华为动人的生命体验,让人在共鸣中获得慰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