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蟠龙山头漫步高歌,又在嘉陵江畔与友人重逢的场景。前两句"行且歌"和"重相过"展现了诗人洒脱自在的生活态度和老友重逢的喜悦。后两句则道出人生知音难觅的感慨,"举似诸人委悉么"像是在问旁人:你们能明白这种情谊的珍贵吗?
全诗语言朴实如话,却饱含深情。诗人用行走歌唱的潇洒、江畔重逢的温馨,来衬托"知音难求"这个永恒主题。最后一句的反问特别打动人心,既流露出对友情的珍惜,又带着一丝"旁人未必能懂"的淡淡惆怅。这种将人生感悟融入日常场景的写法,让诗歌既有生活气息,又引人深思。
孙应时
(1154—1206)绍兴馀姚人,字季和,号烛湖居士。孙介子。师事陆九渊。孝宗淳熙二年进士。授黄岩尉,为常平使者朱熹所重,与定交。丘崇帅蜀,辟入制幕,尝策言吴曦将叛。徙知常熟,秩满,郡守以私恨诬其负仓粟三千斛而捃摭之,市民竟为代偿,守益怒,坐贬秩。宁宗开禧二年起判邵武军,未赴而卒。有《烛湖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