狮儿曲 狮戏
大傩新典,西凉妙舞,金毛奇绝。
瓦鼓声声,头尾百般灵活。
团团笑靥,要演过烧灯时节。
波斯影,五台钻处,白题高揭。
有宋风嬉未歇。
欠婆罗门队,教坊围列(狮子上竿筋斗,皆见《宋史》。)。
点缀升平,一派龙衣齐掣。
江东浩劫,问耍到孙郎几摺。
春梦热,听取野干饶舌。
瓦鼓声声,头尾百般灵活。
团团笑靥,要演过烧灯时节。
波斯影,五台钻处,白题高揭。
有宋风嬉未歇。
欠婆罗门队,教坊围列(狮子上竿筋斗,皆见《宋史》。)。
点缀升平,一派龙衣齐掣。
江东浩劫,问耍到孙郎几摺。
春梦热,听取野干饶舌。
现代解析
这首《狮儿曲 狮戏》用热闹的舞狮场景,展现了中国传统节庆的欢乐氛围,同时暗含对历史的思考。
上片描写舞狮的精彩表演:
- 开篇用"大傩""西凉舞"等典故点明这是古老的民俗表演,金毛狮子造型奇特。
- "瓦鼓声声"带出热闹的锣鼓伴奏,狮子灵活地摇头摆尾。
- 人们笑脸围观,表演从元宵节持续到波斯(西域)风格的节目上演,最后以"白题高揭"(可能指摘下狮头)结束。
下片由表演延伸到历史思考:
- 提到宋代就有这类杂技表演(《宋史》记载过狮子上竿),但当时缺少印度(婆罗门)风格的表演队。
- 表面写舞狮"点缀升平",实则用"龙衣齐掣"暗示权力更替。
- 突然转折到"江东浩劫",借三国孙权的典故,质问这样的热闹能持续多久。
- 结尾"春梦热"暗示繁华如梦,"野干饶舌"(野狐禅的典故)暗指世人沉迷虚幻的热闹。
全诗妙在:
1. 画面感极强,仿佛让人看到栩栩如生的舞狮表演
2. 明写喜庆,暗藏忧思,用热闹反衬历史的无常
3. 善用"孙郎""野干"等典故,让短短的词作承载厚重历史感
4. 最后留给读者思考:表面的繁华之下,是否隐藏着危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