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岁末渡江时对上海友人的思念之情,通过生活细节和典故传递出乱世中的温情与文人风骨。
前两句用"双鱼"(书信)、"笋饭豚羹"(粗茶淡饭)等质朴意象,展现作者在寒冬渡江时简单却充满烟火气的生活场景。"换春"二字暗示时间流转,为下文思友做铺垫。
三、四句巧妙用典:用"弃印"(辞官)和"射书"(传递消息)的典故,既表达对友人清高品格的赞赏,又暗指战乱中信息传递的艰难。把友人比作"天上客",突显其超脱世俗的形象。
中间两句笔锋突转,用"夜幕铃急"、"铁栅鼠巡"的阴森画面,生动再现当时社会的紧张氛围。警铃的急促与老鼠的窥探形成视听交织的压迫感,反映动荡时局下的不安。
最后两句以香草"兰芷"为喻,既象征友人间虽隔万水千山却心意相通的情谊,又通过"佩芳"(佩戴香草)的动作,展现文人坚守高洁品格的姿态。把思念化作随身佩戴的香草,构思新颖又余韵悠长。
全诗在质朴语言中暗藏精巧构思,将乱世飘零、友人相思、品格坚守等复杂情感,通过饮食、声响、动物、香草等日常事物自然流露,展现了中国文人"温柔敦厚"的诗教传统。
徐渭
徐渭(1521—1593),汉族,绍兴府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初字文清,后改字文长,号天池山人,或署田水月、田丹水,青藤老人、青藤道人、青藤居士、天池渔隐、金垒、金回山人、山阴布衣、白鹇山人、鹅鼻山侬等别号。中国明代文学家、书画家、军事家。民间也普遍流传他的故事传说,关于他年轻时如何聪明,后来如何捉弄官宦等。